許多父母經常抱怨他們的孩子不喜歡學習,淘氣,反復無常,不聽話,哭……等等,這是一堆問題,這通常是咨詢我的父母的開場白。例如,兒童圖書館曾經有一位母親向我求助,說她的孩子11歲,缺乏自信,總是喜歡撒謊,什么都不想告訴自己,人際關系不好。我問她,你通常和你的孩子相處得怎么樣?
她說這很好,沒有打架或責罵,家人對他很好,這可能與學校老師不贊揚他有關。我想,既然家庭沒有問題,問題真的在學校嗎?
于是我打開媽媽,把孩子單獨叫了進來。我首先以游戲的形式給他做了一個投影性的繪圖測試(投影性測試是一種讓他在不受限制的情況下,自由表現出反應和分析的測試,被測者不容易刻意改變結果,所以準確性很高)。測試結果顯示的問題包括低自尊、缺乏自信、抗拒人際交往、不信任他人等,這與他母親描述的不一致;但他接下來說的和他媽媽說的很不一樣。
孩子說,母親經常說他很愚蠢,說他像豬一樣,不如其他孩子——他記得母親說的大致次數,甚至基本上可以恢復每一個場景。孩子還說,母親總是不相信自己說的話,會去學校向老師和同學核實,很多事情他們懶得告訴她,不管怎樣,她不相信。繞了一圈,原來的問題仍然在母親身上。
母親的否定導致孩子對自己的否定,導致不自信、低自尊、自卑等心理狀態;母親的不信任讓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,對他人的信任下降,不愿意嘗試與他人接觸太多。我也花了很多努力讓他愿意告訴我這些——有些話他甚至不想用嘴說,而是寫在紙上,用手捂著給我看,然后我把這些告訴了媽媽。
當然,她很驚訝——她沒想到自己認為一些稀疏而平凡的事情,會對孩子產生這么大的影響。她甚至不記得自己說過“你是豬嗎?”也許她只是隨便說,但孩子幾乎能回憶起每一個場景。
當然,她沒有想到,我相信在座的所有人都可能想不到。還是那句話,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不一樣。在我們看來,有些言行沒什么大不了的,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翻天覆地的想法。尤其是作為父母,他們是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直接、重要、深遠的影響,孩子對父母的言行當然敏感。孩子行為模式和思想觀念的形成,重要的參考和依據是父母的言行。這樣,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注意呢?我們怎么能以“我沒想到”為借口呢?
那么,我們應該如何做好這一點呢?我想給你一個建議,試著隨時以孩子的表現為參考,及時調整他們的言行。例如,當你發現你的孩子總是在物質方面提出許多不合理的要求時,你是否應該反思你是否過于放縱和忽視了他的指導,或者在其他方面給得不夠?
當你發現孩子總是情緒低落,缺乏自信時,你是否應該反思自己是缺乏對他的鼓勵,還是在他面前表現出太多對生活的擔憂?當你發現你的孩子易怒和咄咄逼人時,你應該反思你是在他面前表現出太多的暴力,還是經常在他面前攻擊別人?
俗話說:“以銅為鏡,可以穿衣服;以歷史為鏡,你可以知道興衰;以人為鏡,你可以看到得失?!睂Ω改竵碚f,每個孩子都是一面小“鏡子”,他們會反映出你沒有注意到的錯誤。經常照這面“鏡子”,頭發亂梳,胡子刮,領帶歪。你在鏡子里是什么樣子的,這面“鏡子”可能是什么樣子的。